聚焦“RCEP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本文字数:5538字
阅读时间:9分钟
昨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3期)于线上举行。百度APP、新浪财经、网易财经、凤凰网财经、搜狐财经、WIND、和讯财经、中国网、南都直播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近110万人次。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RCEP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知名经济学家毛振华、廖群、鲁政委、邢自强、王孝松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孝松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四部分内容展开:
一、 RCEP的特点、背景、意义概述;
二、 RCEP的主要内容;
三、 RCEP的效应评估;
四、 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RCEP全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0年10月15号由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签订,印度最初参与协定谈判,但在2019年11月退出。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一、 RCEP的特点、背景、意义概述
RCEP是全面、现代、高质量、互惠的自贸协定,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2019年,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
对东亚区域经济发展而言,RCEP自贸区的建成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将显著优化域内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自贸协定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RCEP将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融合,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立足“扩围”“提质”“增效”,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签署RCEP,标志着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
二、 RCEP的主要内容
RCEP的主要内容包括框架、货物贸易、原产地累积规则、服务贸易等十个方面。
RCEP的框架是分成20个章节和4个附件依次展开。货物贸易方面,中方承诺对86%-90%的产品实现零关税,对不同的伙伴采取的关税减让略有差异。零关税不是一蹴而就,最多要经过长达三十年的缓冲期,但立刻实现零关税的比例仍比较高。中国对东盟各国立刻降到零的是68%,对日本相对少一点25%,对韩国是38%,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65%左右。而其他的成员国对中国立刻降为零关税的比例也是非常可观。
原产地累加规则方面,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协定都是双边原产地规则,RCEP不同,商品从A国进入到另一自贸伙伴B国,可以用协定中多个缔约方的中间品,来达到所要求的增值标准或生产要求,这样A国享受B国零关税的门槛可明显降低。服务贸易方面,RCEP下各国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各自“10+1”协定,中方开放承诺达到了已有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承诺服务部门数量在入世承诺约100个部门的基础上新增开放22个部门,提高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
在投资领域,采用了负面清单,对很多行业做出了比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除了投资自由化相关规则外还包括投资保护、投资促进和投资便利化措施。所以,RCEP形成了统一的规则体系,将显著提升投资政策的透明度,良好的制度环境也将进一步吸引区域外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推动各方在承认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中减少不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简化了海关通关手续,采取预裁定、抵达前处理、信息技术运用等促进海关程序的高效管理手段。
知识产权的一章内容很多,可以说是RCEP中内容最多、篇幅最长的章节。它在世贸组织TPIRS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了区域内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电子商务这一章主要包括促进无纸化贸易,推广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保护电子商务用户个人信息等等,对于跨境之信息的传输,信息存储等问题达成了重要的共识,将来它可以促进区域内电子商务的发展。RCEP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议题也很重要,比如贸易救济、竞争政策、政策采购等。协议最后一块是合作,专门设置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两章,这使得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更好的共享RCEP的成果,不断缩小成员间的发展差距有重大帮助,体现出包容性发展的思想。
三、 RCEP的效应评估
货物贸易来看, RCEP是我国入世20年来又一次全局性贸易开放,我国1/3的对外贸易将实现自由化,涵盖贸易额将达到1.4万亿美元,给我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农业上RCEP的成员在农业产业链上的互补性比较强,我国具有出口优势和潜力的很多农产品将从协议中获益。对于汽车行业,RCEP将带来汽车零部件关税降低,极大地整合东亚地区汽车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有效地帮助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释放中国汽车企业在产业链方面的优势。
服务贸易来看,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一直都是逆差。在RCEP的项目下,各国均在服务领域做出了远超各自“10+1”自贸协定的承诺,开放水平整体达到了15方各自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就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在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跨境电商、与贸易相关的金融业等领域均存在大量的机遇。
RCEP的原产地累计规则也会带来多种效应。首先,它将带来区域内贸易的扩大。其次,原产地累积规则鼓励使用区域内中间品进行生产,要着力扩大中间品生产。巩固在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供应链安全。再次,域外跨国公司为了享受区域累积红利,会加大对区域投资布局。中国市场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营商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将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最后,该规则有助于中小企业利用区域内上游供应链,从自贸协定中获益。
当然RCEP对于中国不光是机遇,也会有一些挑战,未来可能会发生一些产业转移,因为十五个成员国当中,有一些是发达程度比较差的东盟国家。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很可能转移到这些国家。对于国内产业技术比较好的地区,要推动较高附加值的上游产业链保留在本地,或者创造一些上游产业链。对于国内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地区,可以主动与有转移需求的地方对接,承接相关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将RCEP在内的自贸区战略与区域地方发展战略相融合,对标高标准的规则,挖掘新的领域和措施。
报告还采用标准静态GTAP模型对不同情形下RCEP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定量模拟。模型设定三个场景。一是目前的十五国,二是印度的加入,三是美国也加入。在目前十五国的情况下,中国的GDP将会有0.45个百分点的上升,进口上升的幅度比较大,出口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总体来看我国能够达到15900亿美元福利的上升。印度加入的情形,还是各方面都有所提升,GDP增幅会更大一些,贸易顺差减少更大一些,福利水平增加的会更大一些。当美国也加入的时候,整体方向不变,但幅度上会稍微有一些减少。综合来看,加入RCEP会使得福利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四、 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RCEP现在还没生效,去年11月只是十五方签署了同意达成的协定,而协定生效需要至少9个成员批准,其中至少6个东盟成员和至少3个非东盟成员,符合生效条件的国家向东盟秘书处提交批准书60天后,协定在上述国家间生效。中国一直以最大的诚意、最积极的态度进行推动。总理在2020年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按时间表抓紧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国内的相关工作。”所以,未来我们觉得很快就会生效。
报告最后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一是全面做好生效实施的各项准备;二是要充分适应高标准规则;三是要构建开放、公平、透明、便利的营商环境;四是要推动企业做好充分适应RCEP的准备。
论坛第二单元,与嘉宾就“RCEP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认为,RCEP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是一件大事,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它破解了美国以贸易战为先导,以冷战为终局的大的战略同盟。为了让中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周边环境,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有一个共同利益攸关的贸易协定,有一个更高水平开放的格局非常重要。第二,RCEP的达成间接带来了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实现。第三,RCEP对于整体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未来我国参与其它区域贸易谈判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为达成RCEP中国做出了一定让步,付出了一定成本,但这些让步是必要的。当然,对于国内一些低端产业,特别是行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它们所带来的就业会形成相当的影响,对这些成本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尽管目前协定已经达成,但在实施阶段,美国对协定顺利的实施可能会有干扰。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指出,RCEP是中国和东盟十国以及其他国家互惠互利的协议,并不是一定要中国主导的协议,他特别强调了协议对中国“十四五”规划中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演进所带来的积极意义。第一,RCEP有助于中国加快和日韩的自贸协定,中日韩在高端零部件、汽车制造、甚至将来的新能源汽车和存储设备领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有潜力形成更为深度融合的东亚产业链局面。第二,根据累积原产地规则,将会大幅降低亚洲产业链的一体性,产业链分工合作,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第三,无论是RCEP还是中欧投资协议,中国都是围绕着“保持制造业一定的强势竞争力”大方向去做的,这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题中应有之意。通过进一步开放,把国内市场潜力拿出来使得外资和全球企业继续愿意让产业链在中国、为中国、为中国消费者,进而实现制造业产业链继续在中国集聚的效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从六个方面详细解读了RCEP协定对中国带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一,加入RCEP是我国真正进一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利促进因素。第二,它有助于实现“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草案中讲的,保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核心环节留在国内,同时有助于加强区域性产业链的稳定性。第三,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第四,投资协定方面的相关条款有助于中国更为顺畅地推进“一带一路”。第五,在RCEP中包含了政府采购协定的内容,对我国的开放来说意味着迈上了新的台阶和新的领域。第六,对于大家讨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RCEP带来的挑战主要当然是低端产业的转移,但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鞭策,随着很多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大量投资自动化制造和无人工厂,这都有助于加强将来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指出,从一般意义的角度,RCEP会给各个成员国带来互利互惠,我们作为其中最大的一个成员国当然也会受益。RCEP对于我国的意义,则是外部经济力量的扩大和突破,这一点我们不要过于强调,但是也不能低估。从经济的角度,我国包括纺织服装、家电家具、医药、日用产品等行业有可能会转移到东盟国家去,但大部分行业会利用产业链强势地位获得更大的发展,我国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服务业领域我国相对较弱,区域里的发达国家会受益更多一些。从战略意义来看,RCEP对增强我国外部结盟力量具有意义。RCEP不是中国主导,但起码中国是最大的,也是起关键作用,对于中美在区域经济主导权的竞争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对于未来美国是否会加入RCEP和CPTPP?如果加入会对未来区域经贸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嘉宾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毛振华认为短期内中美不太可能在RCEP层面达成一致。他指出中美关系有两个问题要多加关注,一个是美国脱钩不是中国自己要脱钩,而是它要拉着盟国一起和中国脱钩,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跟中国在RCEP达成一致的概率是比较低的,相比之下美国更喜欢搅局。但如果中美能够在RCEP和CPTPP框架下达成某种协定,对中国而言都是很大的胜利。另外一点,美国经常制造区域矛盾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RCEP的达成对于我们外围关系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美国也能加入RCEP和我们达成协定,是我们经贸领域破解美国图谋,使我们有比较好的国际环境,比较好的国内发展的外部因素的一个重要条件。
邢自强指出,拜登政府对于CPTPP、RCEP的态度在其选举过程中以及上任后均已有明确表态,预计拜登政府不会去追求在未来一年短期内去重新考虑加入CPTPP等区域贸易协定。但在中美有可能在已经达成的双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进行补充和一定的修正,甚至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可能。他还指出在去年底签署的中欧投资协定中,中国对国企行为,劳工环保,以及一些产业政策透明化等议题做出了进一步回应,中欧之间的投资协议会被用于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包括美国之间进行下一阶段贸易谈判的基石,甚至也可以为WTO下一阶段的改革提供基础。
鲁政委对于上述问题表达了三点意见:第一,美国加入与不加入CPTPP都很好。如果美国不加入CPTPP,很可能使得中国加入的谈判进程变得更容易一些,也就会更顺利;美国加入也很好,只要大家愿意谈,都提供了一个了解对方的分歧以及弥合分歧的可能性的渠道。第二,美国可能会将WTO作为新的战场,美国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要推动WTO的改革,这也很好,中国也表示也愿意推动WTO的改革,而且维护以WTO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第三,CPTPP和WTO、RCEP有非常重要的不同,它中间包含了大量的服务贸易的内容,而所有这一切在不同的程度上,在此前我们签署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里面都有涉及,对于加入CPTPP我们有信心,也可以期待。
廖群认为美国要加入RCEP和我国要加入CPTPP都是较为遥远的事情,他认为中国要加入CPTPP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中国在这么严峻的环境下,在去全球化的趋势下仍然要拥抱全球化,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美国要加入RCEP则更加遥远,对美国而言较为优先的是重返CPTPP的问题。假设这两种可能性都成为了现实,中国最终加入了CPTPP,美国最终加入了RCEP,从经济角度考虑,这可能是WTO的升级版,最终甚至会和欧盟联手取代WTO;从政治角度,中美之间在CPTPP和RCEP中间的斗争,可能会从经济范围转向政治导向,在经济方面取得成绩会更为困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发布专题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余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